奖项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奖项小说 > 我在锦衣卫负责抄家的日子 > 第213章 《抬棺西征》卷终(八千字章)

第213章 《抬棺西征》卷终(八千字章)

第213章 《抬棺西征》卷终(八千字章) (第2/2页)
  
  文官势力自弘治朝坐大,的确是事实。
  
  石文义插话:“娘的。兵部的几个郎中、主事,上个月竟大模大样来了咱们卫里。清查锦衣卫员额。看有无倒卖员额之事。”
  
  “若不是牟指挥使拦着,我高低得办他几个,把他们塞进诏狱。”
  
  锦衣卫员额私下倒卖是积习陋规。想当初常风的员额就是他老爹散尽家财买来的。
  
  常风沉默不言。司礼监、厂卫是皇帝制衡文官最好的工具。
  
  奈何当今万岁仁厚,不怎么愿意用家奴收拾外臣。他这个锦衣卫的大佬也没有办法。
  
  再说句题外话,弘治朝的锦衣卫,可能是大明十六帝、十七朝中名声最好的。换言之,也是势力最衰,权力最小的。
  
  常风道:“罢了,不说这事儿了。卫里呢,最近有什么大差事?”
  
  钱宁答:“皇上一向重视国家抡才大典。今年春闱也是一样。”
  
  “去年冬皇上就下了旨。让咱们锦衣卫严查科举弊政。定要保证此次春闱公平公正。”
  
  常风笑道:“我考了三次春闱。次次名落孙山,这回考第四回,可能又是落榜的结果。”
  
  “等到春闱会试结束,我再正式回锦衣卫办差。”
  
  石文义道:“常爷自谦了。您这回一定会试拔贡,金榜连登!”
  
  常风摆摆手:“吉祥话就不用说了。我有几斤几两自己清楚。”
  
  “再说去了西北一年都没看过书,没练过制艺文章。”
  
  “能离入榜少差几个圈,我就心满意足了。”
  
  谈完了会试的事,常风对石文义和钱宁说:“你们二人先回卫里。妙心兄留一下。”
  
  钱宁、石文义离开了大厅。大厅中只剩常风、王妙心二人。
  
  常风道:“‘黑柳’巴勒孟旰背叛了南镇抚司,投靠了小王子。”
  
  “‘磐石’哈达依旧忠诚于大明。”
  
  “这一回,我险些中了巴勒孟旰的奸计。”
  
  “你们南镇抚司想个法子。在草原上散播谣言,就说此次西征,鞑靼的军情是巴勒孟旰泄露给咱大明的。”
  
  王妙心道:“您是说,用反间计除掉巴勒孟旰?”
  
  常风点头:“正是如此。做戏要做足。巴勒孟旰三十多年前去了草原。他的家人都留在了大明。”
  
  “他虽在草原有了新家。老家应该还在京城里。”
  
  “你查一下。挑一个他家的男丁,补入锦衣卫,当个总旗。”
  
  “秃鹰会在京中尚未根除。他们应该会把这则消息传到草原。”
  
  王妙心拱手:“常爷放心。我知道该怎么做。”
  
  常风道:“使反间计,不光是为了除掉巴勒孟旰。也是为了保护忠诚于大明的哈达。”
  
  说句后话。八个月后,南镇抚司的反间计成功。巴勒孟旰被小王子剁碎喂了鹰。
  
  (注:这种后话,是一笔带过,后面不会再去写。交待下配角小反派的结局。别喷了,根本不是挖坑。)
  
  常风跟王妙心又聊了一会儿。他突然想起了什么:“张采这小子很能干。此次西征鞍前马后,颇有功劳。”
  
  “你回去跟牟指挥使说一声,升张采一级。让他当个副千户。以后还是跟在我身边。”
  
  王妙心点点头:“成。那我就先回卫里了。”
  
  下晌,常风派人请来了三位文友切磋制艺文章。分别是妹夫黄元、吏部“小侍郎”文选司郎中张彩;举人王守仁。
  
  王守仁还带来了一位他的好友,名叫张璁。
  
  张璁跟王守仁年龄相仿,二十多岁。他和王守仁脾气相投,好得就差穿一条裤子。
  
  黄元、张彩都是有进士功名的。是常风、王守仁、张璁这三个举人的科场前辈。
  
  他们二人出题。常风、王守仁、张璁写破题、承题。
  
  写完破题、承题。张彩和黄元细细品读,点评。
  
  黄元心直口快:“守仁兄的文章字字珠玑,钟灵毓秀,颇有灵气。比我的制艺功夫要强得多。”
  
  “我看本科守仁兄定然高中进士。或许还会跻身一甲或二甲前列。”
  
  “大哥的文章嘛.中规中矩。我若是考官,在取与不取之间。”
  
  “至于张璁张老兄的文章.一言难尽。”
  
  黄元虽出身棺材铺,但已做了许久的皇亲,情商见长。
  
  低情商:狗屁不通。
  
  高情商:一言难尽。
  
  张璁属于资质平平但很努力的失败做题家。
  
  他今年二十六岁,这是他第一次参加会试。接下来,他会连考七科不中。直到四十七岁才得中进士,步入官场。
  
  此人,乃大明历代首辅中,最为大器晚成者。
  
  且说常风与黄元等人正在探讨制艺文章。
  
  与此同时,两个南方举子来到了京城。
  
  这两个人,一个名叫唐寅,字伯虎。
  
  一个名叫徐经。
  
  唐寅,三十岁。时人评其曰“江南四大才子之首”。
  
  才子的命途很坎坷。
  
  二十五岁那年,唐寅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相继离世。妹妹自杀身亡。
  
  除了他,全家死光光。差他一个就销户了。活脱脱一个大明版“福贵儿”。
  
  这个命运坎坷的人,堪称当世大才。
  
  全家死光光后,唐寅一度很是消沉。整日借酒消愁,以书画宣泄自己心中的悲伤。
  
  这一消沉就是四年。
  
  他的好友祝枝山、文徵明、徐帧卿为了让他振作,鼓动他参加去年秋天的应天府乡试。
  
  乡试考完,三人给唐寅摆酒。
  
  唐寅多喝了一杯,口吐狂言:今科解元舍我唐寅,更有何人?
  
  这句话听上去是在吹牛逼。
  
  解元,乡试榜首,全省第一。
  
  乡试是全省最聪明的一群人的比拼。唐寅得多自信,敢说自己能拿全省第一?
  
  祝枝山是个坑货队友大嘴巴。把唐寅的酒后狂言传了出去。
  
  整个江南士林都嘲笑唐寅狂妄,是狂生妄人。
  
  然后,乡试桂榜揭晓。众人傻眼了。唐寅果然位列第一,高中解元。
  
  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会控分,更怕学霸能预测名次。
  
  中了解元,自然要进京参加会试。唐寅心想:我三十岁的人了,弄个状元身份、翰林官职玩玩,也算没有虚度一生。
  
  那就去京城吧。
  
  于是去年深秋他踏上了进京之旅。
  
  出发不久,他偶遇了徐经。
  
  徐经,江阴人。实打实的地主老财,有钱人!
  
  江阴徐氏,是江阴最大的地主。那真是良田千顷、米面成仓、树木成林、米面成仓、煤炭成垛、金银成箱、骡马成群、鸡鸭成栅、鱼虾成池.
  
  唐寅是江南读书人的偶像。徐经是他的小迷弟。
  
  徐经请求唐寅与他同行赴京,并拍了胸脯,表示可以包唐寅一切花销:咱们一路上住五星级酒店;坐奔死,绕死来死,绝对不坐马自达;排解寂寞找歌儿舞女,都找最高端最贵的!
  
  如此好事,唐寅怎么可能不答应?既能有一趟舒适的进京之旅,又能每天屁股后面跟个小迷弟。
  
  他干什么小迷弟都捧臭脚:“牛逼,牛逼,真牛逼!”满足他的虚荣心。
  
  唐寅、徐经结伴而行。二人一路游山玩水,挥金如土,寻花问柳。终于在今日到达了京城。
  
  唐寅看了一眼京城的天,心中暗想:呵,区区会试,何足挂齿?真正的考验是殿试。
  
  唯一悬念是,本科我能当状元还是榜眼——大明会不会有一个比我更聪明的读书人。
  
  翌日,御门早朝。
  
  常风虽有半月大假,但早朝还是要参加的。
  
  他突然发现,君臣不到一年未见,龙椅上的弘治帝身体越来越差了。
  
  弘治帝动不动就咳嗽,脸色也发黄。说话气息微弱。一道旨意下一半儿,萧敬就要给他捋后背顺气。
  
  要知道,弘治帝今年才刚满三十岁!
  
  看他是气色,倒像是个久病老人。
  
  太祖、太宗都是工作狂。一个活了七十一,一个活了六十五。在古代算是高寿了。
  
  因为二人都是久在行伍,武人身板,身体刚刚的。
  
  弘治帝自小在宫中长大,弱不经风。他每日早朝、午朝、大小经筵安排的满满当当。
  
  他还作死,效法太祖、太宗批阅奏折到子时。一天只睡两三个时辰。
  
  这种卷法,不把身体卷坏就怪了。
  
  工作狂,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
  
  常风见弘治帝的样子,十分心疼。毕竟是君臣情深。他暗想:下次单独面君,一定要提醒皇上保重龙体。
  
  萧敬终于喊出了“散朝”,他搀着弘治帝离开龙椅。
  
  一众官员们走向御门外。
  
  半个月后就要会试了。常风低着头,琢磨着八股文章的用词。
  
  不知不觉,他跟一名三品文官肩并肩走到了一起。他并未察觉。
  
  这三品文官是礼部右侍郎,程敏政。
  
  马文升突然一把拉住了常风:“常小友,且慢行。”
  
  常风问:“马老部堂,有什么事嘛?”
  
  马文升没有立即答话。等程敏政走远了,他才压低声音说:“刚才你跟礼部的程部堂并肩而行。他是此次会试的主考。”
  
  “被言官们看见,又要有风言风语。万一你会试拔贡.朝廷官员的嘴,碎得跟市井泼妇一般。得避嫌啊。”
  
  会试一向是礼部负责的。右侍郎程敏政当主考,是次辅李东阳举荐的。
  
  常风道:“我疏忽了。多谢马老部堂提点。”
  
  说完,常风抬头看了一眼程敏政的背影。
  
  常风不知道,去年秋天他在盐池负责军粮事务时,京城里发生了一件小事。
  
  应天乡试主考梁储阅卷完毕后,将解元唐寅视为天人。
  
  当学官的,见到当世英才的文章自然爱不释手。
  
  梁储一时兴奋,将唐寅的卷子誊抄了一遍。派人进京送给了好友程敏政,奇闻共赏析。
  
  程敏政看了唐寅的文章,亦将唐寅视作百年难得一遇的人才:这小伙子行!好文章啊!
  
  程敏政此时下朝,并不打算去礼部衙门。而是准备回府,让仆人给唐寅传话,让唐寅去他府上拜见。
  
  他想见见唐寅这位名冠江南的大才子。最好能顺手收成约定门生。
  
  约定门生,是大明的科举习惯之一,约定俗成。
  
  大明的文官最喜欢当考官。搞政治嘛,需要人脉。所谓人脉无非“门生故旧”四个字。
  
  譬如会试,考官给哪个学子的卷子拔了贡。他就是哪个学子的“座师”。
  
  以后学生当了官,就要跟座师一条心。同患难、共进退。
  
  后世的运输大队长,就爱搞老师、学生这一套。用师生关系维护政治利益集团。
  
  约定门生,则是门生中的特例。
  
  打个比方。唐寅名气很大,文章冠绝天下。程老头一看,嘿,这年轻人行啊!我得提前下手,把他搞到我的人脉圈子里来。
  
  在考试之前,程老头会找到唐寅:小唐啊,你文章蛮好。不过考试这玩意儿,不光看实力,还看运气。
  
  文章好,运气差,名落孙山的人有的是。
  
  不信你看隔壁学士王华家的公子王守仁。他在京城也算小有名气,但考了两科都没中。
  
  不过你放心。遇到我这个伯乐,你的运气就来啦!我是这届主考官。我包你能中!
  
  按照剧本,接下来唐寅会跪地磕头,感激涕零:多谢程大人抬爱。今后您就是我的老师。师徒如父子。今后您就是我干爹!不,亲爹!比亲爹还要亲!
  
  等会试放榜,殿试连登。唐寅做了官儿,就要唯老师程敏政马首是瞻。当老师最忠诚的门下走狗。
  
  程敏政要是有什么七大姑八大姨家的闺女未出阁,还会做媒介绍给唐寅。大家亲上加亲,打断骨头连着筋。
  
  文官们的一个个大、小利益集团,大、小圈子,就是这么形成的。
  
  一句话,搞利益集团要从约定门生抓起。
  
  不过,大明最近十多年,无一名会试考官敢收常风当约定门生。
  
  常风以前是锦衣卫的大掌柜,如今虽权力不如前,也算二掌柜。人家根本不吃你们官场老油子的这一套。用不着巴结你们。
  
  再说了,万一主考官巴巴跑去跟常风约什么定。常风转头跟大老板弘治帝告状:这一届的主考官徇私舞弊。
  
  那主考官会吃不了兜着走。
  
  弘治十二年会试考生常风散朝后回了家,继续备考。
  
  主考程敏政则回了府。等待江南才子唐寅上门。
  
  一场弘治朝的科举舞弊大案,即将上演。
  
  (《抬棺西征》终,明日开启新卷《唐寅案》)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