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奖项小说 > 兰陵风流 > 105 105:一人,一人

105 105:一人,一人

105 105:一人,一人 (第1/2页)
  
  帝国长安。
  
  十二月初四,清川郡主回京。
  
  十二月初十,天策书院举行册士大典,清川郡主李毓祯晋天策师士。
  
  师士册礼后,大明宫便有诏旨下,册天策师士李毓祯为晋阳公主。
  
  这个册封是皇族的惯例,凡是晋入洞真境的皇族,无论是嫡支还是已经远在五服之外的宗支,男子必封王,女子必封公主——正因如此,皇族的武道才会长盛不衰,一代一代都出英才,成为能与道门、剑阁、佛门三大宗门相抗的第四宗。
  
  但是,李毓祯的公主封号为晋阳,这就不寻常了。
  
  晋阳就是并州的郡号,是皇族李氏的龙兴之地,太.祖皇帝李嵩就是从晋阳起兵,取代北周,灭了北齐,最后南下灭梁,统一中原。
  
  这个郡号一般是不封爵的。
  
  但圣人以晋阳郡号册封李毓祯,可见对其看重。
  
  而这个看重放在太子嫡长女身上,就是对太子地位的肯定。
  
  政治嗅觉向来灵敏的世家已经在推测,太子的地位不会有动摇了。
  
  如果说诏封“晋阳”只是一个信号,那么接下来的几道诏书就将圣意表达得很明确了。
  
  十二月十五日,诏册左神策大将军李怀固为枢密阁枢密大学士,正二品。
  
  十二月十六日,诏册晋阳公主李毓祯为左神策大将军,正二品,持神策节符。
  
  神策军是大唐帝国中央禁军最精锐的军队,将军将军必定出自天策书院,分左右二军,每军统五万六千士,设左右神策大将军为一军之长,但实际将军的是神策将军,左右二军各置四将。
  
  圣人将左神策大将军李怀固调入枢密阁,显然是给晋阳公主挪位。
  
  但最重要的,还是诏书上那五个字——“持神策节符”。节符是节杖令符,代表天子赋予的将军和杀将权力,有了节符,神策大将军就不是虚职,而是实打实的一军之长。
  
  李怀固是皇族宗室,也是天策书院出来的武卿士,军事上很有才能,但年事已高,和圣人是一辈的,五年前退到大将军位上荣养,如今调任枢密大学士,虽然职品没变,但枢密阁掌国家军策,是皇帝的军事内阁,枢密大学士就是军相,比起虚位荣养的大将军,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是实打实的“升相”之喜,李怀固乐哈哈的给晋阳公主挪了位。
  
  十二月十七,圣人又连下二诏:
  
  擢左神策将军李翊沖为左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擢左神策将军李思及为左威卫大将军,正三品。
  
  吴王李翊沖是皇后之子,齐王同母之弟,湘城侯李思及是宗室,两人均是齐王派系,这下由从三品的神策将军升到正三品的宿卫大将军,看起来职品升了,实际上兵权降了。
  
  因为宿卫军和神策军不能比。
  
  大唐的军队分禁军、边军、府兵三类,禁军是中央直属军;边军是各都护府、都督府、总管府的戍边军;府兵是各州的折冲府,平时是地方的治安军,战时就是中央后备军。这三类军中,以禁军最精锐。
  
  但禁军也是有不同的,分南北两衙禁军。
  
  北衙禁军有八军,即左右神策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虎贲军,负责戍卫京畿和四方征讨,是大唐帝国最精锐的军队。
  
  南衙禁军称宿卫军,共有左右武卫、左右威卫等十六卫,负责戍卫京城和皇宫宿卫。
  
  因为职司不同,两衙禁军的统兵人数相差极大:北衙禁军统兵最少的是左右羽林军,但每军也有一万四千人;而南衙禁军每卫只有一千至二千人,虽说是天子宿卫,名声上好听,但统兵权却是大大降低了。而且李翊沖和李思及的宿卫大将军是不持符节的,也就是个荣养职,实际将军还是左武卫将军和左威卫将军。
  
  所以,明眼人都能看出,李翊沖和李思及从神策将军擢升到宿卫大将军,实际上是齐王派系的军权被剥夺了。
  
  而在这两位“擢升”后,圣人跟着下诏,以左羽林将军李翊浒为左神策将军,左龙武将军独孤谋为左神策将军。
  
  ——邓王李翊浒是朱修容之子,太子派系;
  
  ——独孤谋出身甲姓世家独孤氏,这个世家一向只忠于皇帝。
  
  从圣人这前后几道诏书来看,削弱齐王势力,扶持太子的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就在吴王李翊沖的擢升诏书下来后,齐王进宫求见圣人,一个时辰之后才出宫,据说神思恍惚,到落马石前连上两次才踩上了蹬。
  
  齐王出了皇宫就一路策马去了晋阳公主府。
  
  两人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
  
  但晋阳公主送齐王出府门时,齐王说了一句:“我且看着你。”然后打马驰去。
  
  我且看着你什么?
  
  这是齐王认输后放的狠话,还是表示“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梁国公接到长安的信报后叹一声,“齐王已败了。”
  
  圣意已定,无论齐王服不服输,都无翻身的可能了。
  
  如果说两年前梁国公还认为“储君之位难说”,但自从清川郡主在东海都护府践习,灭了南海殷氏后,他就已经不看好齐王了。
  
  他面上有些叹惋之色,不知是惋惜齐王的落败,还是惋惜这储君之争落幕得太早,或许二者都有。
  
  “圣人的大限应该就在这两年了,再不落定就不好收拾了。”
  
  任洵倚着凭几大袖曳地,即使说着估计皇帝要死了这种话,也是那副慵懒不经心的样子。
  
  顾邃沉默一会,叹息,“可惜了。”
  
  梁国公和任洵都知道他说的可惜是什么,太子和齐王的嫡系以及支持他们的世家在这场储君之争中都没有伤筋动骨。
  
  萧氏不掺和争储,无论哪个皇帝登基,对他们萧氏都会防备忌惮,不管之前的许诺有多么美妙动人,一旦坐上那个位置,那脸皮子就是可以翻的,“河西永定”只会存在于萧氏强大的前提下。
  
  但这不妨碍萧氏隔岸观火并希望火烧得越大越好的心态。
  
  争储斗得越凶,两边损伤越大,两败俱伤那是最好的。
  
  但圣人的掌控力并没有随着他年纪增大而减弱,这位看似风流还有些痞赖的帝王事实上一直把持着争储的度——越过了这个度,不管你多么强,违反了规则,你就要出局。
  
  所以朝中的党争并不激烈,因为构陷官员过分了很可能踩过线,触犯圣人的“度”。
  
  圣人又有意无意将争储的焦点落在清川郡主身上——在她十五岁时,御笔亲诏赐字“昭华”,又赞“长孙肖高武”让这句话泄露出去甚至为此杀了一个内侍副都监。
  
  朝野谁不知道圣人最崇仰的就是高宗武皇帝?
  
  高宗字“光华”,圣人给太子嫡长女取字“昭华”是几个意思?
  
  清川郡主若是“长孙”,比她年长一岁的齐王世子又是什么孙?
  
  圣人给清川郡主这仇恨值拉得妥妥的。
  
  这就无形中影响了朝中党争,让齐王党和太子.党都觉得朝堂上的得失只是势力的增减,但对储位之争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只要清川郡主存在,圣人就对太子抱有希望。
  
  所以,争斗的核心就集中到了清川郡主的身上。
  
  清川郡主的生,死,决定了储君之争的胜败。
  
  梁国公也不得不长叹佩服,“这就是圣人的高明之处,以一人而削朝争。”
  
  顾邃沉着脸,“如今最麻烦的,就是这个‘一人’。”
  
  被圣人树立在前面当靶子,拉了那么多仇恨值,年年刺杀都活得好好的,人家还以不到二十之龄成为后天宗师,他要是齐王也得吐血了。
  
  相比未来出现另一个高武,顾邃宁愿上位的是齐王,忍不住又叹惋一句,“真是可惜。”他觉得萧氏的“隔岸观火”还是太保守了,若是与齐王合作除掉清川郡主……
  
  梁国公微微摇头,“萧氏若动,天策书院就会动了。”
  
  天策书院向来不参与储位之争,但世家一旦参与刺杀皇嫡,那就不是争储了,而是“谋逆!”——萧氏在没有与皇帝撕破脸前,并不希望与天策书院对上。
  
  任洵趴在凭几上,跟没骨头似的,懒洋洋的道:“储位虽然已定,但齐王也是尾大不掉。他日新君登基,还是个麻烦。除非圣人狠得下心,在新君即位前,就把路给他清扫了。不过,呵呵,要清扫干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齐王身后,牵扯了三大世家:母族博陵崔氏,妻族范阳卢氏,而齐王世子的正妻出自荥阳郑氏。三个都是甲姓世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