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 第三帝国火箭之父 (第1/2页)
灿烂的阳光透进窗户。所有人都云集到大窗户前俯视着丛山叠岭的东方。深秋的上萨尔茨山枫叶鲜红,松柏苍翠,只是在空中弥漫着轰炸机的油烟,莽莽林海升腾着几股浓烟。“他们竟敢轰炸林茨!”希特勒一遍遍的呢喃。戈林也跟着瞎唠叨:可惜了那些名画了。早知道这样,还不如一直放在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呢。
位于多瑙河及其支流特劳恩河交汇处的林茨是奥地利第三大城和重工业中心,原先只是个山区小镇,破烂不堪,穷山恶水,交通不便,消息闭塞,由此也盛行近亲结婚,不是这里的人特别愿意“亲上加亲”,也不是闺女长得太漂亮舍不得外嫁,而是无奈之举,只得在内部消化。后来,希特勒与外甥女处对象,实在是家风使然。难怪爱娃经常数落他是“没开化的脑山人”。
1933年元月底,平地起春雷,爆了个大冷门,这个“没开化的脑山人”被兴登堡总统任命为德国总理。从此,希特勒决心改变家乡一穷二白的面貌,调拨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林茨。“要脱贫,先修路;要想富,办工厂。”短短几年的艰苦奋斗成绩斐然,人口增加了一倍,人民安居乐业,实现小康。城市整洁漂亮,建筑面积成倍增长,为工人建造了十万幢廉价住宅,兴建了多瑙河大桥、火车站,建成了奥地利省最大的采盐、钢铁为龙头的联合企业。
在狠抓物质文明的同时,按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努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以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纲领为指导,深入开展纳粹党的先进性和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人民的思想觉悟空前提高,易风移俗,沿袭几千年的近亲结婚现象得到遏止。到1939年,一座欣欣向荣的国家社会主义新城市矗立在多瑙河边。
由此可见,希特勒偏爱林茨。虽然他出生于德奥边境的布劳瑙,但林茨之于希特勒,有如萨尔茨堡之于莫扎特、斯特拉特福德之于莎士比亚。他在林茨度过了天真无邪的童年和充满希望的少年,是一生中最快活的地方。当时,他梦想当一位艺术家,画了数不尽的林茨素描。他迷恋这里的艺术氛围和美丽景色。以至于他将从欧洲各地掠夺来的艺术珍品都搬到林茨,欲使它成为比维也纳更大的艺术中心。把林茨建成“多瑙河畔最美的城市”,打造成“欧洲文化之都”,与维也纳双峰并峙,两水分流,并驾齐驱。
到了1942年10月底,元首从欧洲各国,包括圣彼得堡博物馆搜刮来的160万件古董文物都放在林茨的“元首博物馆”内。可是现在,盟国突如其来的轰炸,将使他心目中的“欧洲文化中心”成为一堆瓦砾,让他怎能不生气呢。
“他们竟敢轰炸林茨!”希特勒铁青着脸,腮帮子里好像塞了一块生铁。那是他的家乡,父母墓地所在地。作为德国元首,他怎能眼看着父母被挫骨扬灰。
“他们竟敢轰炸林茨!”他猛地转过身,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与刚才截然不同的元首,坚毅,决然,大义凛然,目露凶光,加上嘴唇仍然渗着血,在冉妮亚看来,敬爱的元首真像《墓光之城》里的吸血鬼。大家以为希特勒马上要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或下达热血沸腾的命令,可他什么都没做,又转过身子面朝外面,望着遥远的地方。
他的思绪穿越烟尘,飞到了林茨,飞到维也纳,飞到波罗的海,飞到希腊的那个神秘岛屿。他不只一次地说过,希腊只是个产生神话的地方,可是,他把希腊建设成了帝国的后花园,让希腊成为令人恐怖的秘密地,这一切缘于今年早春的一次极为机密的行动。
←←←←←←
1942年早春,柳树抽出了细细的柳丝,上面缀洁了淡黄色的嫩叶;小草带着泥土的芳香钻了出来,一丛丛,一簇簇,又嫩又绿花儿也伸了伸懒腰,打了个哈欠,探出了小脑袋;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希特勒也伸展筋骨到拉多加湖视察。在那个滴水成冰的季节,在他的运筹帷幄下,赫普纳的第四坦克军团全部占领了拉多加湖以东,列宁格勒被彻底包围。德军士兵正瞪着日尔曼式的蓝眼睛,警惕地守卫着拉多加湖到奥涅加湖、提赫文到芬兰边境之间的莽莽林海和湖泊荒原。
他洋洋得意地回到国内,却碰到英国人出动几百架飞机轰炸柏林,让他七窍生烟:这英国人也太不给他面子了,专门在背后插刀。必须给他们点教训,让他们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
他与当时的军备部长施佩尔躲避在总理府里合计了三天三夜,最后达成共识:德国不是正在研发袭击英国的导弹吗?如果能研究出一种对空导弹,那多拉风啊。
说干就干,他连鲍曼都没带,与施佩尔穿上便装,走上了秘密视察之路。俩人先到位于黑森州东北富尔达河畔的卡塞尔地区的v1巡航导弹试验场,工程师罗伯特吕塞尔博士向他们详细讲解了v1巡航导弹的发射原理与研究进展。接下来他们到发射场,工程师把一面小红旗送到元首手里,然后跑到水泥掩体里隐蔽起来。
巡航导弹已经加满了燃料,所有系统都被仔细检查过,正静静的躺在滑轨上等待元首的发射命令。希特勒一声令下,担任点火任务的军士轻轻地拨动一个开关之后,一股压缩空气把含有辛烷的汽油从导弹的燃料箱送到位于导弹尾部上方的脉冲喷气发动机里。接着火花塞开始加电点火,燃油被点燃了。发动机发出巨大的轰鸣声,从尾部喷出耀眼的火光。这架带翅膀的导弹直冲云霄,一切都那么壮观,让希特勒陶醉了。
发射约6分钟后,导弹达到了预设的900米的巡航高度。突然,导弹一边的翅膀折断了,导弹像撕破了翅膀的蝴蝶一样旋转着下坠,又突然向元首站着的地方直扑下来,像一块石头一样一头栽地,连响声都没有。
他被施佩尔扑倒。一分钟后工程师从石头背后钻出来欢天喜地的说:“我说过技术还不成熟的,原因是资金不足。请求元首再追加500万马克的经费。”
希特勒大失所望。这种像飞机一样的导弹速度慢不说,技术还很不成熟,差点要了他的命。说穿了就是在飞机上加装了一台简易脉冲喷气发动机,说导弹是抬举了,其实就是飞弹。希特勒在失望之余,也有点愤懑:发明这东西的人脑袋被驴踢了,搞出这种非马非驴的东西。你想啊,飞机可以重复使用,加兰德驾驶亨舍尔hs126出航59次,飞行两千个小时,击毁敌机69架,你倒好,让一架飞机“轰隆”一声报销了,成为一次性消耗品,多不划算呀,简直没有经济头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