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章 都是我抓的 (第1/2页)
村口,越来越多的警车聚集,甚至已经到了堵车的地步。
白衬衣来了三位,陆令都认识,林局看到陆令,更是主动过来握手,陆令都没反应过来。
“林局,”陆令立刻站直了敬礼。
林局也给陆令回了个礼,接着两人握了握手。
“这次幸好有你们,”林局道,“部里的同志和职业警察队伍的同志都辛苦了。”
“应该的。”陆令也没说太多的客气话,也是感激领导的支持。
特警支队行动,林局是肯定知道的,只是来之前谁也没想过会有这么多的三硝基甲苯。
2,4,6-三硝基甲苯,性质非常稳定,即便被子弹打中也很难爆炸,需要雷酸汞才能启动,速度极快,威力可观。根据林局的说法,自从他来辽东市局,就再也没有查获过这种东西。
“如果这些东西用于别的地方,那未来会发生什么,真的是很难想象,”林局道,“局里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将尽全力配合部里和省里的调查。”
这由不得林局紧张,这种隐患只要还存在,哪个领导都会头皮发麻,一旦用在城区,如果发生几起事件,今天来的这些领导,能撤职好几个。
林局说完之后,就跟着手下的人去了现场,陆令也跟在了后面。现场第一阶段清理之前,他都没资格进入现场。
现场很多所有炸药都已经取了出来,进入现场之后,可以看到很多标注的证物贴,这些证物贴代表这个地方曾经有一件证物。大部分的证物贴上,都写着“电线”。
这个屋里,电线非常多,这些线路,全部导向卧室的一坨三硝基甲苯上面。从这个屋子的好几个地方贸然进入,都会触发爆炸,也就是说,这个男子如果不在这里,如果有小偷进来,那唯一的结果就是小偷和这个地方一起消失。
“不幸中的万幸,幸亏这个人不掌握断网自动引爆的技术,如果有,那这里已经是个大坑了。”有人说道。
没人搭话,大家都认真地看着这里面的细节。
屋里有个小盒子,里面有些小型的黄金卡片,每个大概重十克,数量大概有20多个,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现金和美刀。
这些都不太重要,关键的东西,就是三硝基甲苯旁边的一个小柜子。
这是个老式的木质柜子,里面放着一些文件、材料、手机,目前已经全部被作为证物取走。
陆令仔细地看着这个屋子,从头到尾,看得很细致。
别人在这里,都是通过现场勘查,判断证物的位置,陆令不然,他在通过屋内的情况,来判断这个人的情绪状态。
“陆队,”林局看了看之后,就准备离开,他毕竟不是专家,来这里看一眼就是,看多了也没意义。
“嗯,林局,你要是离开就先出去吧,我还想在这个屋里待会儿。”
“那行,陆队辛苦。”林局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带着队伍就出去了。
这些人一走,这个屋里就只剩下了陆令一个人,因为能搬出去的证物,都已经搬完了,屋里全是一些证物贴。
这个房子的装修非常简单,看得出来,这男子很适应这种环境的生活,虽然有些资金,但是并没有购买什么能提升生活品质的电子产品、智能产品。
这处农房一共有四间,每一间的面积大概有13平米,而男子的主要生活区域,只有大概30平米,其他的区域几乎不怎么过去。当然,也不是完全不过去,他会定期检查一些电源线路。
认真、仔细、程序化、极低的生活欲望、死板、无懈可击的信念。
陆令有一种感觉,这个人应该当过兵,或者说,当了一辈子兵。
从这里离开,陆令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林局,林局立刻开始安排调查。
王华东带着他的人已经离开了,陆令作为本案的主要负责人,开始检查屋内获得的一切证物。
这里面的证物非常多,详细记载了很多次行动的情况,有些东西别人看不懂,陆令一下子就能看懂。因为,这里面的记载着多件文物的流入过程。
也就是说,前些年通过孙武那边,送入辽省博物馆的多件文物,都是从这里流入的,这个男人,参与了大量的工作,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盯着向斌,确保向斌把这些工作做好。
陆令接着翻看,还发现,不光是文物,这些人还秘密解救过一些政府不便出面的、被困外国的专家、学者!如果这些事是真的,那么这件事代表的东西,实非普通人可以理解。
再往下,陆令还看到了营救中国警察的行动!陆令一看时间和地点,就明白了,武玉强!
从一些材料中可以看出,这些人曾经尝试救过武玉强,结果去晚了。之后,他们想抢出来武玉强的骨灰,但遇到了伏击,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最终骨灰撒在了大地,融入了异国他乡的土地。
这个事情,和執劍者提到的事情完全一致。
这些纪录,并不是一直保存了十多年的纪录,从书写痕迹和本子的新旧程度上大概判断,估计不超过一年,应该是近期整理的。
看完这些纪录,陆令大概明白了这个团队做的事,这让他觉得多少有些离谱,不说别的,从事这样的事情,需要大量的资金,这些资金,从哪里获得呢?
除了纪录之外,陆令还看到了一些笔记,主要是关于三硝基甲苯的事情。从笔记中可以看出来,这些东西造出来的时间不算长,应该只有半年左右。
而这些时间,与王一雯开始准备各种化学品的时间,是基本吻合的。
陆令正看着,有人敲门。
“陆队,”市局的同志给陆令做了汇报,“这个男子的身份已经调查清楚了,他的名字叫刘强,1978年曾经在南方某连队服役过3年,退伍之后没有什么记录,只有近一年,有几次医院的诊疗记录。”
“1978年?”陆令愣了一下,“他多大?”
“今年62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