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项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奖项小说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三十二章:尔朱荣,蓟城之变!

第三十二章:尔朱荣,蓟城之变!

第三十二章:尔朱荣,蓟城之变! (第2/2页)
  
  所以素王将那些践踏周礼的全部杀掉,即便他是一个国君,但当他不遵从周礼的时候,他就已经不再是人,而是野兽。
  
  对于那些奴隶,素王也是一样的看法,学会礼法并且认同这些规矩的人,才有翻身的机会,才有进入政治的机会。
  
  而现在那个燕国的尔朱荣,他就是背弃了这些东西的人,如果陛下和这样的人同处于一片青天之下,那最终的结局,恐怕就不会幸运了。
  
  毕竟有底线的人,总是难以战胜那些没有底线的人,尔朱荣就是那个没有底线的人,将他扼杀在摇篮中,将他钉死在耻辱柱上,是陛下您应当做的。”
  
  萧衍听懂了,只有让所有人都知道践踏底线的人没有好下场,才能够制止住这种歪风邪气。
  
  如果是其他事就算了,但屠杀皇族这件事,萧衍实在是没法忍,他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到各地,可想而知他对自己的儿子有多重视,一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子或者孙子们会死在屠刀之下,他就已经有些不寒而栗。
  
  “灵秀,你说朕该怎么去做?”
  
  萧衍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他想要尔朱荣尽快去死,一想到这个人,他就已经有些浑身不适。
  
  洛显之轻声道:“我大梁已经占据了青州,从青州直接北上,渡过黄河进攻冀州即可,那尔朱荣的统治脆弱无比,依靠杀戮所取得的成果,就像是在鸡蛋上跳舞,稍有不慎就是鸡飞蛋打的结果。
  
  另外则是发动整个江左的士人,对尔朱荣进行口诛笔伐,将他塑造成一个比董卓还要恶劣的形象,如果运用的好,这是比刀兵还要锐利的武器。”
  
  ……
  
  洛显之走出殿中,在布下阶梯的时候,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那就是梁国要派谁出征?
  
  皇帝不出征的情况下,现在还有谁能用?
  
  貌似只剩下谢玄,毕竟谢安已经年纪很大,只剩下等死,不可能再出征。
  
  但谢玄能应付得了尔朱荣手下的那些人吗?
  
  谢玄的战争经验,还是有些不足啊,尤其是南朝的战争和北朝的战争是完全不同的。
  
  就算是再好的大势分析,如果执行战术的人,不能取得胜利,那也是一场空。
  
  洛显之在宫中缓缓走着,他开始回想自己执政以来的所有政策,以及对天下大势的判断,和最后取得的结果。
  
  他仔细审视了一番自己,从他开始担任尚书令开始,对于列国中的大势还没有出现过错误,的确是出现过意外,比如他第一次想要收取蜀中的时候,最后并没有达到,但那是因为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还有一次就是慕容垂突袭魏国长安,导致魏国在极其短暂的时间之内就灭亡,这有些出乎他的预料,但总体的趋势并没有错。
  
  对内他这些年的成绩同样非常显著,萧衍几乎所有的战争他能够让大军的粮草没有短缺过,现在梁国中朝廷的权力已经比他刚刚上任时,强了非常多。
  
  梁国中的矛盾降低了很多,士族的权力得到了抑制,但并没有被打倒,寒门有了更多的上升渠道,佛门的势力被打击,已经有些隐世的作风了,伸向政治的触手几乎全部都被斩断。
  
  在对外战争不停地情况下,还能够让国内蒸蒸日上,这已经是非常的了不得,洛显之对自己还是非常满意的。
  
  但每当这个时候,他就有种凉飕飕的直觉,总觉得自己忽视了一些事,但他仔细盘算,大多数事情都问题不大,大部分都是因为皇帝的原因不能再推进。
  
  比如皇族的问题,比如佛教的问题,但这些他认为不着急,改革想要一次就完全成功本来就是不可能的,改革想要一次就解决所有问题也是不可能的。
  
  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他还非常的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去解决这些问题,这种不安到底来自于何方呢?
  
  洛显之百思不得其解!
  
  ……
  
  梁国或者说萧衍,对尔朱荣大肆屠戮的这件事,反应之剧烈有些超出尔朱荣和慕容垂的预料。
  
  几乎整个梁国的文人都在萧衍和洛显之的授意下,对着尔朱荣口诛笔伐,至于那些民间所记录的《蓟城死难记》、《祷燕人记》之类的文章和史书记载就更是层出不穷,这些言语向着河北汹涌传去。
  
  许多根本就不知道蓟城所发生何事的地方也开始流传尔朱荣的残暴。
  
  在蓟城杀戮后,尔朱荣当然不可能还待在蓟城,他搬迁到了邺城,自然是第一批知道这件事的,他万万想不到,萧衍的反应竟然比慕容垂还要大。
  
  慕容垂骂的自然很难听,而且是不停的在谩骂,但也不像萧衍这样直接发动整个江左的文人一起骂,还在江左立下了石碑,来记录自己做下的那些事。
  
  萧衍对尔朱荣的口诛笔伐给了慕容垂灵感,他同样开始让自己麾下的士人写这些文章,虽然暂时打不死尔朱荣,但至少要在口头上将尔朱荣喷死。
  
  洛显之给萧衍提出这个主意,自然是非常有效,尤其是对尔朱荣这种本来就没有真正占据优势的角色,更是有效的多。
  
  尔朱荣吞并了冀州许多军队之后,如果单纯论军队实力,他是相当强横的,但面对无论是慕容垂还是萧衍,都不占据优势,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固守本土,没有粮草的压力,而且内部还算是比较团结,毕竟都是从北境归来的一群人,在中原人生地不熟,只能团结在他的周围。
  
  这就和当初的董卓是一样的道理,西凉诸将都团结在他的身边,就算是董卓做下那些多的事情,那些人还是追随着他。
  
  这种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集团的战斗力提升是非常显著的。
  
  而且尔朱荣的政治手段并不像是想象中的那么低,至少他比董卓强得多,他杀光了皇族和燕国权贵,控制了整个蓟城,但是他却不留在蓟城,而是让心腹控制蓟城,这就是一步妙棋。
  
  所谓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
  
  军队同样如此如果他一直留在蓟城,那他到底有多少实力,就会为人所知,那就会有人升起一些不该有的心思,但他离开了蓟城,到了非常安全的邺城,那蓟城的人就要想想,是不是要发动叛乱,发动之后,能不能承受来自邺城的反扑。
  
  邺城的军队就像是一把剑一样,一直悬在所有蓟城人的脑袋上,那些心中有些不轨心思的人,也就不敢随意动弹。
  
  但洛显之的这个计谋,是直接从非物理层面打击尔朱荣,这就非常可怕,尤其是对于尔朱荣手下的人来说,非常可怕。
  
  当年董卓的西凉诸将最后都是什么结局?
  
  他们这些不学无术的人自然不知道,但那些士族谁不知道?
  
  一旦尔朱荣真的背上这样的名声,那就没有人愿意和尔朱荣再站在一起,这就是一个现实,关键是尔朱荣有没有反击的能力?
  
  没有!
  
  现在天下的笔杆子全都在梁国和慕容垂手里,那些冀州的名士都藏匿起来,不愿意襄助尔朱荣,因为尔朱荣是真的残暴,谁会愿意襄助他?
  
  那尔朱荣有没有用刀把子将梁国和慕容垂击败的可能呢?
  
  毕竟批判的武器还是抵不过武器的批判,如果尔朱荣能够击败慕容垂和萧衍,那肯定还是有人会为他歌功颂德的,但很可惜,同样不能!
  
  说句不好听的,尔朱荣现在能够活着耀武扬威,是因为慕容垂想要兵不血刃的拿下关东,否则以现在慕容垂的实力,只要肯付出牺牲的代价,打败尔朱荣,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尔朱荣自然感受到了那飘荡弥漫在整个冀州的恶意,他有些感到畏惧了,甚至产生了退回到北境的心思,他相信在那里,他能够保证自己的平安。
  
  但却被手下拦住,好不容易才离开那里,现在就要回去,这岂不是在开玩笑,这花花世界,还没有享受过,他们是不愿意离开的。
  
  面对这种思潮,尔朱荣自然不敢拂逆所有人的意思,只能留在邺城,开始试图巩固自己的统治,他将自己麾下的将军全部分出去,让他们各自征召率领军队镇守各处,而后开始试图在朝廷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声势。
  
  他的目的很是简单,那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完成自己势力的构建,不是像现在这样依托于燕国朝廷,而是属于自己的朝廷。
  
  换句话说,他想要当皇帝了。
  
  只有当了皇帝,他的统治才能更加深入,对于手下的控制也才能更深一步。
  
  对于他的心思,他麾下众人自然是心知肚明,尔朱荣以为他麾下众人是一定会同意他称帝的,但结果却不是如此。
  
  有不少人都劝谏他说,现在还不是时候,甚至用上了迷信的手段来劝谏尔朱荣。
  
  这其中的原因自然是相当的复杂,但有一种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洛显之的手段让尔朱荣手下的人,产生了异样的心思。
  
  有相当部分的人,都不愿意一直待在尔朱荣这艘船上了,尤其是那些颇有远见的人,越看越觉得尔朱荣不靠谱。
  
  ……
  
  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不同的阶段民心代表着不同的东西,但究其根本,民心就是那些能够带来力量的人群。
  
  而这些人在这个时代被称作士族,这些士族大多数都非常在乎青史的评价,这些人也正是能登上青史的人。
  
  就算是上不了青史,不考虑那么久远的事情,这些士族也非常在乎当世的名声,当初不愿意和董卓待在一起,现在自然同样不愿意和尔朱荣待在一起。
  
  洛显之这一招,打击的就是这些人,而这些人将会给予尔朱荣致命的打击,尤其是在梁国和慕容垂决定进攻尔朱荣之后。
  
  这种来自士族的不支持,就会让尔朱荣非常难受,甚至会让他在无形中就陷入失败的境地。
  
  尔朱荣从遥远的北境而来,还没有见识过中原的战争形势,那是另外一种残酷!
  
  ————
  
  荣既戮众贵,又临朝廷,加太尉、大将军、丞相、录尚书事,都督内外诸军事,自号为王,俨然自立,妄立新廷,骄纵横生,雍王进逼,梁国日进,士民不振,荣颇惶恐,时三百日,荣欲挟帝而走,帝刺之于廷,荣死。——《北史·燕本纪》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顶级神豪 史上最强炼气期 全职法师 大小姐她总是不求上进 许你万丈光芒好 麻衣神婿 绝代神主 我不想继承万亿家产 寒门崛起 机武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