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军令状 (第2/2页)
所以,冯胜原来的计划,也与历史的计划差不多。就是粮食到前线最后这一程的问题不好解决。
何夕听下面议论纷纷。何夕心中一紧,转过头看冯胜。冯胜面沉如水,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何夕心中一动,似乎察觉了冯胜几分心思。
其实这一件事情,何夕向冯胜保证过。他心中也有腹稿了。回去之后,距离动兵还有一段时间,是可以做一些先期准备的。冯胜当时也表示了信任。但是此刻冯胜却这样的表情。
只能说,在冯胜看来,他其实也希望何夕立下这个军令状。
朱元璋的法度严谨,如果何夕在这一件事情上失了手。即便朱元璋再惋惜,也必须重重处置,即便不死,今后的政治前途,等同于无。或者能给别人当当幕僚,但是再也没有登堂入室的资格了。
甚至朱元璋对法度的看重,很有可能挥泪斩马谡。
而在冯胜的角度来看,也很说得通。
傅友德一眼就看出的关节所在,冯胜能看不出来。甚至冯胜的机会,就是因为何夕做得太好了,才萌生出来的。但是冯胜也担心,这一件事情如果做不好。板子会打在他身上。
是以而今顺水推舟。让何夕立下军令状。真出了事情。他作为主帅,责任会轻一些。
何夕心中心思一转,说道:“好。我愿意立下军令状。”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何夕既然想做事情,必然要承受失败的风险。不过风险大,功劳也大。这一件事,何夕是有八成的把握。也不怕承担责任。
“好了。何至于此。”冯胜说道:“成败在天,尽力而为,就行了。除却这一件事情,还有谁有异议?”
冯胜需要何夕说出这一句话,为他的军事行动做担保。但是不需要何夕真立下军令状。毕竟如此重要的会议上,说出来的话,那是要记录在案的,几乎等同于写了文书的。
但是冯胜也不能真让何夕立下军令状。毕竟何夕不是寻常人。他是朱元璋的女婿。如果真出了什么事情,岂不是逼着朱元璋杀了自己的爱婿?所以,这落于文字就不需要了。
真要出了什么事情,朱元璋那边也有回旋的余地。
这军令状就如同薛定谔的猫,处于立与不立之间。两种选择随时可以切换,就看上面需要什么了。
除却这个问题之外,冯胜的计划,还有一些小问题。下面将领们一一提出。冯胜也认真回答,有真知灼见的,也加以修订,有反对意见,也能压得下去。
其中傅忠准备起身说话,被傅友德看见了。暗中踹了一脚。
傅忠只能坐下来。
傅友德需要表明自己与冯胜的距离,同时双方这种暗流,又不能影响到大战。傅友德对这个作战计划,并不是太喜欢。有一点太复杂。或许是个人原因。
冯胜书香门第。兄长冯国用文武双全。为文,作为朱元璋的谋士,在朱元璋众多谋士之中,也算顶尖的几个之一,为武,是攻陷金陵的统帅,可以说给朱元璋打下最重要的城池。
冯胜或许不及乃兄。但是而今是武将,身上文人气质不少。而傅友德,先参加红巾军,作为一员小将,在中原乱战之中,连续投奔了好几个主公,最后因为陈友谅弑主,率部投奔朱元璋。
是真正从小卒杀上来的。在他看来,越是复杂的作战计划,越可能出问题。任人说得天花乱坠,到头来,还是战场上一刀一枪拼命。所以他喜欢那种简单实用的计划,甚至越简单越好。
不过,他也看出来。这一战,纵然失败。也败不到哪里去。自然不愿意让儿子出头。那时候,他与冯胜的矛盾就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