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南洋答卷 (第2/2页)
燕王朱棣的才华,已经被历史证明了。就是武禄王在世,燕王也能灭了爪哇。更不要说而今的爪哇已经分裂了。
只是朱元璋不愿意。
朱元璋哈哈一笑,说道:“大材小用,换一个。”
朱元璋对朱棣的看法,转了好几个弯。一开始,知道朱棣发动靖难,推翻了朱允炆,朱元璋内心深处甚至冒出一丝杀意。但是后来时间越来越长,朱元璋想的越来越多。反而对朱棣的想法,有了很多想法。
朱元璋不得不承认,靖难这一件事情,朱棣身上有原因。但更多的原因是在自己身上,是他留下的局面失控了。当然了朱允炆也有不少问题。
朱棣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在他儿子之中,却是能力最强的。
甚至太子的能力有没有强过朱棣,朱元璋也不知道。
毕竟,很多才华,只有在绝境之中才能显露出来。虽然明代的史书之中,有很多燕王当王爷的时候,就有很多特殊的地方,被太祖皇帝看重云云。但是朱元璋自己知道,那些一定是朱棣将来自己编写的。
根本没有这回事情。
最少在看到未来之前,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朱棣能做出如此大事。
正因为如此,朱元璋对未来的继承人,有些动摇。朱棣最少在备选之列。这个时候不可能让朱棣离开大明的。
何夕这么说,其实也有一丝丝试探的意思,不过,这种试探,也只有何夕与朱元璋两个人知道而已。
何夕说道:“臣以为楚王也是可以的。”
秦-晋两王虽然年长,但是能力上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当然了,不能说没有什么能力,只是爪哇的局面,未必是他们所能应对的。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经习惯西北的气候,让他们去爪哇,身体上就未必行。
而且两王都走到朱元璋前面了。
这一点也不能不在意。
至于楚王,是相当长寿的。楚王死后不久,永乐大帝也就不在了。再加上,楚王坐镇武昌的时候,手握重兵,多次进入进剿西南的土司,在军事上,也不算陌生。且有战绩。
领兵打仗也合格。年轻身强力壮。估计也能适应爪哇的气候。
朱元璋沉吟片刻,说道;“传旨,召楚王入京。”
这一件事情,总是要问问当世人的意见。
除却这一件事情之外,就是太子之前给他说的事情。海关关税不可能直接给南洋总督府了。不过,从此南洋总督府的开支,就正式列入户部之中。也算是朝廷正经的开支了。不是临时性开支了。
也代表了南洋总督府也算是进入朝廷正式编制之中,政治地位上稳定了。
除此之外。这几人还问了很多关于南洋的情况,南洋盛产,水果,大米,锡矿,石油,宝石,各种金银器,等等的。以及南洋各国内部形式,各种来龙去脉,国与国之间的恩怨,这一说就说到了晚上了。
朱元璋见时间不早了,就让各自回京了。并嘱咐何夕将这些内容全部写下来。又留何夕在宫里吃饭。
何夕知道,吃饭是假。有些比较私人的话,却是真的。
何夕与朱元璋之间的关系很复杂,既是合作伙伴,又亦师亦友。在讲解科学知识,与后世的一切的时候,何夕是老师。但是关于大明一切情况的时候,朱元璋才是老师。
而今的何夕,就好像完成了一张叫做南洋的试卷之后,进入了老师的点评时间。
何夕内心之中,有一些忐忑,不知道自己在南洋的所作所为,能不能进朱元璋的法眼,不过,这个时候,这不可能逃避了。